多明的 網路故事書 DOMINIQUE'S STORY WEB........................................最新故事/好消息 圖片故事 關於多明 留言本 我的書 ..........................................................................................................................................................................................................................歐洲生活01 歐洲生活02 歐洲生活03 HOME |
||||||||||||
![]() |
徹徹底底的
|
|||||||||||
2002,4月-2 在維也納 不跳華爾茲 |
||||||||||||
音 樂 之 都 三 大 主 題
漫 遊 路 線
|
||||||||||||
離開了Kitzbuhel之後,我們繼續往東行,目的地是去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看看。 其實我想,要一窺維也納的靈魂,單是「看看」絕對是不會足夠的;老史特勞斯以及小史特勞斯的盛名與偉大的音樂成就,使得音樂之都的旅程無論如何好像都得聽場音樂會、沾染一下這個城市的精髓所在。
純 粹 觀 光 路 線
說來慚愧,雖然將目的地鎖定在維也納、卻沒有太多的行前準備,好險維也納方便的交通系統以及資訊頗為完備的市區地圖為我們彌補了這一點。維也納的地鐵系統,真是頗為方便好用而且一點兒也不複雜;抵達維也納西站火車站,先上鄰近的旅遊詢問處拿了張地圖、直接在火車站裡買了方便的三天效期地鐵券後,就可清楚的利用維也納市區地圖裡的地鐵圖和景點圖對照使用,輕鬆穿梭在看似複雜的奧地利首都裡。坐在地鐵裡前往市中心時,出來乍到的陌生感彷彿已隨著窗外的陽光般、一點一滴往下墜落,相信等到找著我們在網路上預定的飯店之後,心情應該會更篤定得多。 維也納的旅程,經過我們對著地圖的徹底研究加上之後實際的走訪經驗,綜合歸納出三大主題漫遊路線,以地鐵搭配雙腿實戰維也納,體驗維也納建築、教堂、宮殿、生活寫實等另一種迷人的城市風情。 以 聖 史 蒂 芬 教 堂 為 起 點 位在維也納市中心的聖史蒂芬教堂廣場(Stephansdom Square)是我們認識維也納的起點。這個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自然首推聖史蒂芬教堂(Stephansdom);聖史蒂芬教堂是維也納最重要也最知名的地標之一,120公尺的高度讓它在維也納的天際線裡格外突出明顯之外,還讓它名列繼德國科隆大教堂之後的全球第二高之哥德式尖塔教堂。 我站在廣場上非常職業病地想用相機將教堂整體全都納入觀景窗中,可惜鏡頭廣度不夠、幾乎要趴在地上了還不能將教堂頂著哈布斯堡(Habsburg)王朝金冠的尖頂給好好的放進畫面裡,不過聖史蒂芬教堂其實並不是真的那麼難以親近,雖然卯盡全力抬頭想用相機捕捉不成,但它卻可以讓你沿著階梯爬個343階直抵教堂頂樓。 343階彎彎曲曲的樓梯,在天氣清朗的時候,換來的是維也納美麗又帶著點莊嚴味道的城市景緻,當然,最後也帶給你有點兒發軟的雙腿。不知是幸或是不幸,維也納的四月天,還殘留著冬日陰霾的氣息,於是我們省下了腿力,把登高可得的美景留給想像,步伐一偏、就走進廣場上的露天咖啡座去了。 聖史蒂芬教堂廣場的中心地理位置以及教堂本身的知名度,使得這裡的人氣指數相當高,熱鬧滾滾的擠滿了人潮;我們喝著咖啡、研究著行人徒步區裡來往的面孔、盤算著何時該好好地在廣場周圍的迷人店家裡大肆血拼,一個不留神,古典樂聲居然輕快地流瀉了起來。 據說每年5月到10月間,都有免費的管風琴音樂會在這個廣場上上演;很顯然地,廣場上臨時搭建之大舞台上的鋼琴演奏,應該是另一個春季時分的小小慶典,我們兩個人像是撿到便宜般的驚喜地對望了一眼,小蓮滿臉陶醉的說:哇!好棒喔!我心裡想的則是,真不愧是音樂之都啊,即使不把音樂欣賞列入行程表裡,它一樣悠悠且毫不經意地傳入耳裡、為維也納的首站留下一個意外的美好樂章。 |
||||||||||||
宮 殿 建 築 路 線
|
||||||||||||
要看維也納的宮殿、體驗統治奧地利近600年之久的哈布斯堡家族之過往輝煌時光,麗泉宮(Schloss Schonbrum)絕對會是最合適的起點。
麗泉宮又被譯作為熊布朗宮,不過麗泉是其德文原名的真實意思、熊布朗只是音譯罷了;據說約莫在1617年間,當時在位的皇帝狩獵行經此地,發現一道泉水,泉水本身極具美感之外、還具有使常喝此泉水之人容貌變美的神奇效果,麗泉宮因而得名。 到了1696年,利歐波德一世(Leoplod I)當政的時代,因之前皇室所使用的狩獵夏宮於戰時受到摧毀,因此命當時維也納的首席建築師一埃爾拉赫(Erlach)設計一以巴黎凡爾賽宮為藍圖的巴洛克式宮殿,作為狩獵夏宮之用;此富麗堂皇的宮殿建來需時甚久,利歐波德一世之後繼位的約瑟夫一世(Joseph I)仍繼續著工程,然而再轉手到下一位帝王查爾斯六世(Charles VI)時、他對向外擴充領土疆域的野心與興趣卻遠遠超越於皇室的宮殿,因此麗泉宮在當時雖然已經可以住人,但卻始終未能完工。直到查爾斯六世的女兒、哈布斯堡家族空前絕後的女皇瑪麗亞•泰瑞莎(Maria Theresa)繼位之後,因著她對麗泉宮的鍾愛以及其御用建築師帕卡西(Pacassi)的才華,才有了今日佇立在奧地利市區內、記憶著哈布斯堡家族輝煌年代的華麗麗泉宮。 以瑪麗亞•泰瑞莎最愛的嫩黃色為外牆色澤的宮殿之外,整個麗泉宮還包含有皇家花園(The Palace Garden)、葛芮麗塔觀景台(Gloriette Panorama Terrace)、以樹建成總長3公里的迷宮(Maze)、動物園、歐洲最大的棕櫚樹溫室(Palm House)等各建於不同時代的週邊設施供皇家在此消磨夏日時光。瑪麗亞•泰瑞莎執政的40年間,是維也納最繁榮興盛的一段時間,每年夏日她都會與她少女時代即已愛戀上的夫君以及多達16個子女(其中6位在極為年幼時即不幸夭折)在這她最偏愛的麗泉宮裡度過好幾個月的夏日時光。 我們沿著宮殿經花園朝葛芮麗塔觀景點的方向漫步,無時無刻不感受到整個麗泉宮的皇家氣勢以及哈布斯堡家族曾經一手建起的富麗歲月;然而,當我站在葛芮麗塔這個可將維也納市容以及整個皇家花園的設計一併納入眼簾的觀景台時,卻覺得有種莫名的哀愁。不曉得這跟我向來不喜歡法式花園有關,還是維也納當天的雲彩太過低沉,或者,我這等平民老百姓實在太沒有身為皇世家族的命,也或者我沒能趕上瑪麗亞•泰瑞莎那個歌舞昇平、音樂舞會不斷的全盛年代,整個麗泉宮給我的感覺總是太寂寞了。 雖然每年約莫有6千7百萬遊客造訪這個夏泉宮,但一個個看起來完全融不入麗泉宮景緻裡的遊客、無非只是讓整個麗泉宮顯得更加孤單而空蕩;宮殿裡一共有數字驚人的1440 間房間,功能用途各一,每個6歲以上的皇家小孩可以被分配到5個房間;開放供遊客參觀的中央館裡有著各式裝飾各異氣氛不一的房間;泰瑞莎女皇之外,法蘭茲•約瑟夫皇帝與西西皇后、哈布斯堡家族的末代皇帝、拿破崙等都曾在此居住過;6歲的莫札特則曾在此展現他自小即表露無疑的偉大音樂天份;喜愛藝術、文學、音樂的泰瑞莎女皇更是假麗泉宮舉辦過無數的音樂宴會。 我試著閉上眼睛,隨著乘載著遊客欣賞麗泉宮各處的馬蹄聲、試圖走入那個奧地利人口中的美好的舊時光-「Good Old Days」,但腦中浮現的卻仍然只是那顯得有點過於空曠寂靜的花園與人去樓空的宮殿,我不禁要想,美好的日子,畢竟是過去了啊。 生 氣 鮮 活 的 大 學 區 離開麗泉宮之後,我們往市中心最偏西北處的維也納大學前進;事實上,來到這個區域,本意是想來看看建於1879年、哥德式風格的感恩教堂(Votivkirche)以及維也納市政廳(Rathaus),大學絕對是其次,怎麼也沒料到反到頭來我心裡卻小小的有點兒感激維也納大學正好也位在此處。 此話怎說呢?不論是因有雙塔高高聳入於雲端而又被稱為「雙塔教堂」的感恩教堂,或是出自德國設計師之手的市政廳,這裡灰白色的建築實在都給我太過莊嚴、太過不帶有生氣的感受;而就在鄰近的大學,多少為這個區域注入不少青春的鮮活氣息,教堂旁的草地上閒閒散散著坐著吃著三明治的上班族以及純粹享受陽光的人,雖然安靜,但空氣中卻絕對沒有那種類似凝結在過往歷史的沉重感,反而成了一種現代人守著老歲月的閒適情懷。 我們望著對街擠滿了年輕學子的麥當勞,考慮著到底是要擠入麥當勞裡再吃一次不太欣賞但卻絕對熟悉的美式滋味,還是也在地鐵站裡的麵包店裡買個三明治、往草地一坐,嗅嗅維也納早春的氣息,結果,老建築、微微探出頭的陽光暖意以及青草香,成了我現在回想起維也納大學區的難忘味道。 珍 珠 一 樣 的 霍 夫 堡
從維也納大學前往霍夫堡,將行經由哈布斯堡王朝之末代皇帝弗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一手建設起的環城大道(Ringroad);1860年時,這位末代皇帝下令將原本的維也納舊城池拆除,改以寬闊且氣派的大道(環城大道由Burg ring、Opern ring、Karntner ring、Schubertring、Park ring等相連但名稱不同的道路所連結而成)將維也納最熱鬧的市中心包圍在其中。 走在綠樹成蔭的大道,一路體驗此悲劇末代皇帝的功績,再緩緩穿越馬路進入氣派富麗的霍夫堡皇宮大門,車道上一起通行的有馬車、當地人的自行車與四輪車還有我們這種緩緩漫步的旅人,放眼皇宮內部的廣場與草地上,盡是些享受午後暖陽的維也納人,帶著狗在草地上奔跑的、躺在草地上靜靜閱讀的當地人、帶著飛盤等傢伙來這裡嬉戲的年輕人,以及忙著拍照留念的各國旅人,整個環境一派和諧自在、成了維也納人最佳的休閒去處之一。 王朝興盛、衰敗最後走向滅亡一途的史蹟,在這兒幾乎完全不見蹤影,可以感受到的只是哈布斯堡王朝興盛富強的帝國榮耀,而過去曾如鑽石般耀眼奪目的霍夫堡在今日似乎也轉而成為微微發出溫暖光澤的珍珠,光芒也許不及鑽石、但卻絕對讓帝國後代的維也納子民悉心珍藏。 風 華 再 現 的 歌 劇 院 沿著環城大道的Burg ring往市中心的方向漫步,大道的名稱變成了Opern ring,很顯然地,我們已離全世界公認一流的歌劇院(Staatsoper)不遠了。建築體呈現文藝復興風格的歌劇院,外觀說實在的並不是非常吸引我,不過這歌劇院真要讓人大為讚嘆的,本來也就不是它歷經了3位建築師之手、還曾遭受到二次世界大戰炮火攻擊的歌劇院建築體,重頭戲是它自1869年5月25日首場演出之後、如今一年約有近300場在裡面上場的各式音樂表演。 我們的維也納之旅,既不跳華爾茲、也沒打算進歌劇院裡去沾染這最高品質的藝術表演;我非常市井小民到不行的反而想起在瑞士家裡看到的奧地利節目,節目說的就是維也納的這個歌劇院,不過節目內容不以歌劇院裡的各式表演為主題,講的是每年在這裡舉行的「維也納歌劇院舞會」(Wiener opernball)。 維也納歌劇院舞會是自1877年哈布斯堡帝王時期一直流傳至今的傳統;每年冬末的星期天(日期不固定),歌劇院裡會展開一年一度盛大的華爾茲舞會,從早上10點一直進行至下午5點的舞會分為三個階段,開舞是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裡,唯有持有邀請卡的人才有資格上場跳舞,而能夠受邀參予這場彷彿懷念舊帝國風華舞會的人,幾乎清一色都是維也納所謂上流圈子的人,而上流社會不是有錢、就是有名,再高明一點的就名利皆有的那一類人。第二階段,接受一般17至24歲的年輕奧地利男女報名,報了名之後得經過選拔,確定你的舞技夠水準、服裝夠襯頭,獲選之後還得交100歐元才得以參予這場盛宴;第三個階段是開放給大眾的,一樣男性得著宴尾服、女性則需著晚宴裝,進場的門票則為215歐元。 維也納各地不同的宴會廳,一年都舉辦有許多類似的舞會,不過每年到了這個最知名的維也納歌劇院舞會上場的時候、每每也是上萬名維也納人走上街頭示威抗議的日子。抗議者以為帝國時期貴族上流社會享樂的方式應該隨著民主時代的來臨而劃下休止符,而這個維也納歌劇院舞會雖然說是也開放給大眾,但是骨子裡卻仍是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才玩得起的東西。這麼說好了,維也納歌劇院舞會的票分為兩種,純進場費215歐元之外,若是想要找個視野好的位置坐下來欣賞這華麗不已的舞會,最高金額的坐位為16000歐元;想要有張可以容納6個人的桌子坐下來歇口氣,價格是900歐元;若你只有兩個人得和其他人共用一張桌子,也得付個300歐元;以上還不包括租禮服的錢、在裡面用餐喝飲料的錢。 電視節目的一個畫面十分有趣,一個個打扮正式的年輕奧地利男女,跑到歌劇院外賣德國香腸的攤子去買香腸,原因自然是因為吃不起歌劇院裡的食物,香腸攤子排了長長的一串人、搶手的狀況比起台北的香腸攤要強得多。 抗議也好、勒緊肚皮去體驗重現的帝國風華也好,不是奧地利人的我倒覺得這場舞會真是很有看頭,它讓人似乎隱約可以見到昔日音樂之都、上流社會的風貌,尤其是不痛不癢地坐在家裡看,不用門票也不用穿上拖曳的禮服,絕對是划算的吧。 2003年的維也納歌劇院舞會訂在2月27日,預估將吸引4500人進入這個被特別裝飾成宴會場所的歌劇院裡大跳圓舞曲,如果你不會跳也沒關係,他們提供有套裝行程,繳個500歐元、就可以搞訂門票加上一個小時的華爾茲課程了。 |
||||||||||||
為 維 也 納 上 色 路 線
|
||||||||||||
無論是瑪莉亞•泰瑞莎的嫩黃或是街頭建築上帶著點灰白色澤的建築物,若不細看建築物的裝飾,都有那麼點沉悶且色彩不夠豐富的感覺,於是第二條漫遊路線,就以為維也納上色為主題。
因為維也納建築色彩上的些微單調、也因為正就坐落在一般住宅區裡,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的出現格外讓人眼睛一亮驚喜不已。 百水公寓的設計師百水(Friedensreich Hundretwasser)在1985年設計了百水這棟無論在造型與用色上都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的公寓,用意據說是為了和當時沒啥變化性的制式建築物作抗衡;我想,維也納這個在1998年統計時約有160萬人口的城市,公寓住宅不知有多少,單是一棟僅能住進極為極為少數住戶的百水公寓,無論如何都是不夠的,否則我們又怎會需要特別跑到百水公寓來、企圖為維也納的市容記憶留下不一樣的色彩呢。 百水公寓給我的感覺,很像是小朋友隨手塗鴉上色的作品,線條有點彎曲、空間有點兒不對稱、色彩則很帶有童話味道,屋頂上還種滿了綠意盎然的樹木,相當可愛的一棟房子,真好奇建築內部的空間是個什麼樣子,不過很可惜,大家都沒啥機會可以解開這個謎!這棟百水公寓是「真正」的公寓,裡面是住有人的,為了隱私並不開放供大眾參觀,雖然覺得小有遺憾,但是誰會喜歡自己的家被一個接一個的陌生人當作觀光景點似的參觀呢?嗯,或者建議相關當局,不妨可以參考巴塞隆納的米拉之家,它也是有人住的公寓,不過卻開放一兩戶供大眾欣賞建築師的巧思,這樣不是很好嗎?不然誰知道百水在公寓內部是不是還有其他驚人的創意。 金 黃 夢 幻 的 克 林 姆 離開百水那帶著童稚情懷的色彩,我們轉往位在市區南部的貝維德宮(Belvedere)。 實際說起來,這個原屬於歐根親王夏宮的貝維德宮、應該也被列入宮殿建築的漫遊路線中,然而雖然此約莫完工於1725年的宮殿極為美麗壯觀,但我們此行的目的卻實在不是去參觀當時名設計師希爾得布蘭得(Hildebrand)的傑作、也不是去體驗帝國時代的另一段風華見證,引我們前去的是金黃夢幻且絕對能勾起女人情慾的克林姆(Klimt Catherine Dean)。 貝維德宮被設計為上下兩部分,過去上貝維德宮(Upper Belvedere)是親王的娛樂室、下貝維德宮(Lower Belvedere)則是他夏日的住所;如今的上貝維德宮是奧地利藝廊(Austrian Gallery)的一部份、下貝維德宮則成了奧地利巴洛克博物館(Austrian Baroque Museum),而要體驗克林姆的魅力,就絕對不能錯過這個上貝維德宮。 上貝維德宮主要收藏展示著19與20世紀的重要藝術美術作品,當然,也藏有出生於維也納郊區的克林姆之眾多重要作品,包含,那幅舉世聞名的「吻」(The Kiss, 1907-1908)。 我對克林姆這個男人究竟是什麼畫派、其作畫生涯中究竟曾受了什麼影響,其實是不太在乎的,單純地站在這個我收藏有名信片、卡片、甚至絲巾的「吻」面前,我們能不能只是單純的喜歡一幅畫、喜歡畫上的色彩、喜歡畫中主角那激情又陶醉的眼神?總覺得克林姆絕對是個懂得愛也懂得女人的男人,因為他的藝術天份,這些他個性上的特點一一表露在不同的作品之中,紫色的、金色的、繽紛的用色技巧,讓畫境自然而然就是副「Fall in love」的樣子,然後畫中的男女,用眼神、用肢體動作,透露了性感至極的情慾。 |
||||||||||||
寫 實 生 活 路 線
|
||||||||||||
從迷人的克林姆世界走出,先好好在底樓的咖啡館裡再慢慢陶醉了一次,我們,要展開維也納的寫實生活路線;既要寫實生活,從市場開始漫遊之旅該夠寫實了吧! 夠 寫 實 的 中 央 市 場 歐洲人的市場,除了讓我逛得興致盎然、總還讓我深感佩服,記得逛過一個在法國東部小鎮的露天蔬果肉類市場,其中那賣著鮮猛海鮮的攤子,除了魚腥味散不掉之外,四周環境整潔的程度絕對符合現代化超級市場裡的水準,讓我不禁要深深相信、印象中台灣傳統市場的那種一路濕答答、走起路來得專心把視線放在路面以免一個不小心滑倒的畫面,歐洲鐵定沒有。沒想到,這個位在維也納市中的中央市場(Nasch Markt)竟勾起了我古老的台灣市場記憶。 長長的中央市場,除了週日休市之外,其他時間裡都是維也納人的重要廚房補給站、以及觀光客消磨時光的好所在;我們抵達的時間不知道究竟是太晚還是太早,總之並沒有非常洶湧的人潮,店家叫賣的聲音絕對大過逛街買菜的人。色彩鮮豔美麗的各式蔬果之外,這個市集跟其他歐洲市集(當然只包含我個人經驗裡所逛過的市集囉)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它有點兒髒髒亂亂、也在於它實在有太多的中東以及亞洲移民;他們的攤子多半以熟食為主,沙威馬、手扒雞、漢堡、壽司等這兒都有,以沙威馬為例,我粗估約莫有個7、8家、而且家家的距離都不是太遠,店主親切熱絡的拉客,雖然語言不一樣、但無論如何就是讓我想起台北士林夜市裡大家卯盡全力搶生意的畫面。 我們故作優雅的在露天的咖啡座裡點了杯超大杯的卡布其諾,把上市場買菜的當地人當作配咖啡的風景,偶爾,當然不忘用中文對這些外國人品頭論足一番,感覺實在很棒,只是這個中央市場裡的經驗、實在跟高雅的「音樂之都」這個名字不甚搭配。不過再想想,藝術家也要吃飯的嘛,音樂之都當然也免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我們在喝光了咖啡、說夠了刻薄話之後,也得帶著咕咕叫的胃、不顧形象的來隻手扒雞了。 瑪 麗 亞•亦 弗 大 街 吃飽喝足了以後,我們回到瑪麗亞•亦弗(Mariahilfer Strasse)大街,準備展開盤算已久的逛街行動! 瑪麗亞•亦弗大街是維也納最長的購物大街,商店一家連著一家、三不五時還會出現個可愛的露天咖啡座讓人歇腳以便再繼續向前,算是購物環境相當不錯的一條街道,尤其商店裡五花八門的商品讓人看花了眼的時候,還可以看看街道上美麗的建築物。然而,如果鍾情的是那種禁行車輛的購物徒步區,那麼回到聖史蒂芬教堂廣場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總之,我們在這兒花錢花得非常開心,只可惜維也納人在7點就準時打烊、星期六甚至5點整就把鐵門拉下、巴不得以最快最快的方式把還在結帳的客人給趕出去,星期天?當然是全都不開門的。 於是,我們見識到了維也納的另一個寫實生活面:買東西動作要快、試衣服最高限制若可以拿5件就絕對不要只拿3件,每一個奧地利美女都是這麼做的喔!不然不是沒買到扼腕、就是排個半小時試到一件不合穿的衣服,能來維也納多少回呢?當然要好好把握時間囉。
|
||||||||||||
DOMINIQUE'S STORY WEB HOM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