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明的 網路故事書 DOMINIQUE'S STORY WEB............................................最新故事/好消息 圖片故事 關於多明 留言本 我的書 ..........................................................................................................................................................................................................................歐洲生活01 歐洲生活02 歐洲生活03 HOME |
|||||||||||||||||||||
![]() |
|||||||||||||||||||||
2001,7月-1
巴塞隆納 八大遊訪重點 |
徹徹底底的
|
||||||||||||||||||||
![]() |
|||||||||||||||||||||
歐洲人所謂的渡假似乎都有個標準的樣子,到海邊去躺平、啥事都不幹,真的就是純粹的休息、享受悠哉度日的樂趣,而以西班牙為目的地是我的要求,三個星期的時間在我不算什麼,但對亞力克斯來說,卻已經佔掉了他一年7個星期左右假期的一半,於是,只好忍痛割捨距離太遠的安達魯西亞,自馬德里西行、以瓦倫西亞海濱為躺平的地點,之後再北上造訪巴塞隆納。 讓人驚艷的巴塞隆納 想到巴塞隆納,自然而然就浮出92年巴塞隆納奧運歌曲,最後那一句音符往上洋起的「Barcelona」,每每讓我覺得精神振奮、直覺這個巴塞隆納絕對是個很有生命力、很具有動感的美好城市。 事實上的確也如此。 夏日的天空在巴塞隆納盡是一片透徹的蔚藍、完全沒有一朵白雲來叼擾;陽光的熱度把巴塞隆納的氣溫給逼上了攝氏35度的高溫,完美的夏日模樣;天才高第(Gaudi)在這個城市裡留下許多創意與趣味兼具的美麗建築;條條美麗且機能豐富的大道讓人怎麼走也走不膩……總總,都讓這個城市顯得迷人不已。 仔細想想,發現愛上巴塞隆納真是件一點兒也不費力的事情,而喜歡上巴塞隆納的理由更是怎麼講都講不清的;除了視覺上美麗的城市風景之外,還有許多理由是所謂氣氛的東西,那些東西就真要你自己親身走一回才能完全心神領會了,而且若是時間允許,能待越長的時間越好、時間長才越能有時間從容品味巴塞隆納的城市風味與生活步調。 我自個兒遊巴塞隆納的時間很可惜地十分有限,亞力克斯這個歐洲人對旅遊歐洲的興趣一向缺缺,到西班牙渡假、指的是到海邊去躺著,逛城市怎麼說渡假呢?於是我只好緊抓著短短的時間,歸納出八大巴塞隆納吃喝玩樂等遊覽重點,算是供時間也許同樣有限的旅人一個小小的參考。
|
|||||||||||||||||||||
重點一
跳 上 觀 光 巴 士 捕 捉 市 容 輪 廓 |
|||||||||||||||||||||
向來我都是對觀光巴士沒什麼好感的,露天的雙層巴士俗俗的載著滿滿的、掛著相機四處興奮張望的旅客,我嫌他們一副死觀光客的樣子,實在不夠酷,但在夏日來到陌生的巴塞隆納,摸不清該從何處下手認識起這個巨大且處處充滿驚喜的城市,外加頭頂上的烈日毫不留情地把人給曬得頭昏腦脹,相信我,在巴塞隆納,這個觀光巴士絕對是最酷也最佳的旅遊起點。 巴塞隆納的觀光巴士分為紅藍兩條路線,從早上8點左右開始一直服務約莫至晚間8點,紅線主要的行駛範圍為巴塞隆納的北區,藍線則以巴塞隆納的南面為主,兩條路線幾乎囊括了所有巴塞隆納市區裡的重要景點,坐在露天的座椅上瀏覽式的先為自己抓出一個大致的旅遊路線輪廓,並聽當地人簡單的以英文作導覽,實在是件方便輕鬆而且絕對舒服的事。尤其這觀光巴士的票價不算高,隨票還附贈沿途停靠景點的英文簡介、巴塞隆納市區地圖以及許多景點門票與購物的折價券,可謂相當划算。 |
|||||||||||||||||||||
重點二
高 第 的 巴 塞 隆 納 |
|||||||||||||||||||||
![]() |
![]() |
![]() |
![]() |
||||||||||||||||||
對於巴塞隆納的印象絕大部分都和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有關,許多人甚至是衝著高第的作品而造訪巴塞隆納;這位生於西元1852年、被喻為歐洲最具原創性的建築藝術家,在巴塞隆納盡情揮灑了他無窮的藝術天份與創意,正由於他畢生的創作幾乎都在巴塞隆納展開,因此要認識巴塞隆納的風景,絕對不可能也不該錯過高第的作品。 高第在巴塞隆納最知名的作品首推米拉之家(Casa Mila)、聖家堂(Temple de la Sagrada Familia)以及奎爾公園(Park Guell),我們可以先從這幾處欣賞了解起高第充滿原創性的作品。 遊 樂 場 一 般 的 米 拉 之 家 米拉之家是我對巴塞隆納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曲線波浪、呈不規則狀的白色牆壁,加上屋頂上各式造型奇特的可愛煙囪,我一直很難相信這樣一棟夢幻型的建築物居然是巴塞隆納人的民宅,我是說,高第怎麼可以建一棟這樣的房子讓人在裡面住,我想起我在台北租賃的頂樓小屋,總覺得住在米拉之家裡面的人似乎幸福得有些過分。不過,事實上當年高第接手委任設計此建築物時,本來就是要設計成民宅的。 當年一名帶著丈夫遺留的大批遺產的富有寡婦,改嫁巴塞隆納地區地位顯要的成功商人皮爾•米拉(Pere Mila),這對新婚夫婦準備在格拉西亞大道(Pesseig de Grcier)上共築愛巢,因為身分地位特殊又有大筆的財產可以使用,他們於是決定聘請當時最知名也最昂貴的建築師高第為他們設計新家,並於西元1906年開始動工、共費時6年建成,這也正是米拉之家之所以稱為「米拉」之家的原因。 不過如今大受世人喜愛的米拉之家,在當時似乎並沒有受到米拉家族的讚許,據說米拉家族嫌整棟建築物太過雄偉巨大,為此還和高第起了點爭執。值得慶幸的是,即便當年出錢的米拉家族不滿意這個作品,米拉之家還是完好的建成並保留至今,尤其,這還是高第最後一個為私人住宅操刀設計的作品呢! 目前雖然米拉之家住著一般的老百姓,但頂樓部分以及部分公寓的內觀仍對外開放,頂樓還設有一高第建築展覽室,非常值得大家入內參觀。登上屋頂之後,發現整棟建築物其實是中空的,四周牆壁、鐵柱和緩優美的曲線更完美無遺的展現在建築物的內層中庭中,另外,屋頂上各式波浪造型的煙囪讓整個空間變得很夢幻,幾乎擁有類似遊樂場的歡樂魔力,讓人置身其中心情莫名就歡樂了起來。 另外一提的是,米拉之家的一樓設有紀念品販賣部,所有的商品都跟高第有關,卡片、建築體模型、服飾、首飾等各式各樣不同價碼大小的商品都有,高第迷可千萬別錯過了。 巴 塞 隆 納 之 傲 ─ 聖 家 堂 造型詭譎奇特且費時超過一百年仍未完工的聖家堂(Temple de la Sagrada Familia)應該可以算得上是巴塞隆納最大的驕傲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地標。 聖家堂的開工日是在1882年,高第於1883年接手設計後,完成了一份建築體高達150公尺的建築藍圖,並持續進行建造的工程一直到今天。以建築體本身來看,聖家堂是座具有崇高象徵意義的建築,教堂有三個正門,分別為東方的誕生門、象徵基督的熱情與死亡的西邊正門,以及代表基督榮耀的南面門;每一個正門都有四座尖塔、用以象徵12個門徒,尚未建造而成的中央尖塔則是要獻給耶穌基督,環繞著尖塔四周、高度較低的塔則代表傳福音者,每一座塔上都有極為精細的雕刻,別忘了多花點時間細細欣賞。 從高第設計了這樣一座繁複且施工難度極高的建築來看,不難看出他本身對於宗教信仰的高度虔誠與敬意,接手聖家堂的建造之後,高第將他全部的心力都投注其中,沒有再設計任何其他的建築。此外,由於建造聖家堂的金費主要來自於募款捐贈,據說高第把自己全部的家產都投注其中,自己則勤儉過日、低調且不喜歡出風頭,最後他在街上被推車撞倒被送入醫院時,大家甚至把他當成一般的貧窮老人,根本沒人認得出他就是舉世聞名的建築大師。 如今聖家堂雖然仍然持續在施工中、且完工日似乎遙遙無期,但建築本身已經十分雄偉有看頭,而要完整造訪聖家堂,最好由外到裡由低至高都細細走訪才行。從外,每個旅人都動作一致的在尋求最好的角度,將這偉大的建築物給放進相機的觀景窗中;內部,因為正處在施工狀況,正巧可以觀察這如此奇特的建築物是如何建成的;低處,可以近距離地欣賞石雕作品,往上,可以拾階而上直登聖家堂的高塔中,換個角度從高處俯瞰聖家堂之外,還可一覽巴塞隆納的市容。 童 話 世 界 般 的 奎 爾 公 園 奎爾公園(Park Guell)和其他高第作品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它不是一個單一的建築體,而是一個功能多樣的開放式空間,裡面有綠地、廣場、座椅、房舍,或許由於是空間上的限制減少了,高第以及其他幾位一起合作的建築師把這裡打造得如同一個童話世界,讓人直想賴在裡面一整天、純粹享受裡面夢幻兮兮的美妙氣氛。 當年長期贊助高第施展建築藝術長才的優瑟比•奎爾(Eusebi Guell)夢想建造一座如花園城市般住宅區,把自然健康的概念注入當時繁忙的工業化都會中,高第依著奎爾的想法設計了奎爾公園,在1900至1914年間建造出今日的模樣,可惜最後卻因為經費問題沒能把整個住宅區完成,最後高第把自己的家般進了這個理想的住宅環境中,現在則成為主要展示高第所設計之家俱的高第博物館。 如今的奎爾公園雖然純粹是一個巴塞隆納市民日常休憩的空間,但因為當初規劃的空間大,高第在這兒的創意分外顯得無處不在,除了著名的波浪彎曲坐椅、如糖果屋般的房舍以及可愛的馬賽克彩龍噴泉外,這裡的一磚一瓦幾乎都有不同的色彩與圖案設計,讓人在這個公園裡幾乎時時都有發現的驚喜。 公園內有餐館提供飲料和輕食,不過我更建議大家不妨自備簡單的三明治來這兒野餐,在這兒用餐小坐的氣氛絕對比任何一家巴塞隆納的餐館都要風情別具且叫人難忘! 高 第 的 其 他 作 品 高第一共在巴塞隆納留下了約莫10件作品,除了以上3個高知名度的作品之外,在巴塞隆納其實還有許多地方可以體驗高第的創意,尤其其中不少作品都位在市中心內,高第迷在規劃旅遊路線時可千萬別錯過了。 巴特婁之家(Casa Batllo):巴特婁之家與米拉之家的位置相距不遠,雖然同樣也是私人住宅,但整體視覺感受卻和米拉之家大不相同。巴特婁之家的設計概念主要以聖喬治與惡龍的故事為背景,建築物的外牆舖滿了七彩磁磚、屋頂採用上釉的麟狀磁磚,而造型怪異的陽台則象徵著受難者的骨頭;據說這是高第設計之所有都市住宅中最傑出的一個作品,造訪米拉之家時,不妨也順訪這個帶著迷幻效果的傑出作品。 奎爾宮(Palau Guell):奎爾宮位在與蘭布拉大道相交的小巷中,走訪蘭不拉大道時若注意一下指標,就會發現這條藏有高第另一傑出作品的窄巷。奎爾宮主要的特色在於它造型奇特、用色豐富的屋頂設計,感覺起來很像是米拉之家的姊妹作品,可惜由於巷子過窄,很難從一樓窺得全貌,若對高第的建築作品有興趣,可購票參加有導遊解說的導覽之旅。
|
|||||||||||||||||||||
重點三
蘭 布 拉 大 道 |
|||||||||||||||||||||
曾被Discovery 頻道列為全世界13條世界名街之一的蘭布拉大道(Las Ramblas)被稱為是巴塞隆納最美麗的一條大道,常被拿來和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Champs Elysees)相提並論,我倒覺得,這兩條大道都美,但美的味道卻很不一樣,香榭麗舍大道給我的感覺是時尚、是流行、是昂貴、是給所有嚮往巴黎已久的人用來朝聖的地方,美麗的模樣帶了點兒高不可攀的貴氣,少了份寫實的生活感。
蘭布拉大道全長約莫一哩,從市中心一路筆直延伸至臨海的哥倫布紀念塔(Monument a Colom),若從市中心加泰隆尼亞廣場這一頭開始逛蘭布拉大道,首先上場的是賣有大量名信片的書報小攤,越往港邊的方向走,週遭的畫面就越豐富,色彩繽紛的花店引人駐足,耳邊響不停的則有各式各樣的鳥叫聲,若留心地面的風景,還可看到地板上崁鑲著米羅的作品,走累了隨處都是露天咖啡座可以坐下來歇腳、順便欣賞一場免費的街頭藝人表演。 這樣一條豐富有趣的大道,絕對可以讓你逛上一整個上午也不會感到無聊,不過要特別提醒大家,別僅顧著在大道上走,大道右側有一個布克利亞市場(Boqueria
Market)也很值得大家進去逛逛。這個市場是巴塞隆納最大的戶外市場,裡面賣的東西很類似台灣的傳統市場,蔬果肉類海鮮等一應聚全,生意往來非常熱絡,是巴塞隆納人廚房的重要補給站,想多少了解一下巴塞隆納人日常生活的旅人當然也得上市場逛上一圈、買幾個新鮮香甜的水果才是。
|
|||||||||||||||||||||
重點四
巴 塞 隆 納 的 海 港 |
|||||||||||||||||||||
來到巴塞隆納這世界級的海港之都,豈有不越過城市街道往海邊走去的道理? 我很喜歡巴塞隆納的海濱,夏日,整個濱海的步道上都是人潮,湛藍的天際配上露天餐館裡熱情的拉丁音樂,總覺得這就正是西班牙該有的情調,然後,隨意地在海風的輕拂下逛逛步道旁的市集,感覺實在很舒服。 當然,若你想在愜意的亂晃之際仍排點正經的行程,巴塞隆納海港絕對也可以滿足你。水族館是喜愛海洋世界的人可以去欣賞一下的地方,而加泰隆尼亞歷史博物館(Museu,
d'Historia de Catalunya)則陳列了從史前時代到80年代的加泰隆尼亞歷史,對巴塞隆納所在地加泰隆尼亞地區的歷史有興趣的旅人,可千萬別錯過了。
|
|||||||||||||||||||||
重點五
世 界 頂 級 的 博 物 館 |
|||||||||||||||||||||
嚴格來說,我自己其實不是個什麼博物館迷,迷戀異國城市街道風情、商品櫥窗設計的程度,總是大過花大把時間在博物館裡學習豐富的知識與欣賞藝術作品,可是來到巴塞隆納,以下幾個世界頂級的博物館卻實在是怎樣也不容錯過的。 畢卡索博物館:位在巴塞隆納哥德區(Barri Gotic)的畢卡索美術館(Meseu Picaso),主要收藏展出的作品以畢卡索9歲到青年時期的早期創作為主,作品包含有素描、油畫、版畫以及陶藝品等。博物館本身之外,建議大家不妨順遊博物館附近的街道,這個區域的藝文氣息相當濃厚,店家多是藝廊、精品店等,逛起來分外賞心悅目。 米羅美術館:米羅美術館(Fundacio Joan Miro)在米羅自個兒的好友Josep Luis sert的設計下,風格氣氛和米羅的作品如出一轍,明亮、活潑、讓人開心。位在巴塞隆納孟特惠克山丘(Montanya de Montjuic)的米羅美術館,展示有繪畫、素描、版畫、雕塑等300餘件作品、是全世界收藏米羅作品最完整的地方,喜歡米羅風格的朋友絕對不可錯過這個聖殿。 加泰隆尼亞美術館:加泰隆尼亞美術館(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是巴塞隆納人相當引以為傲的美術館,館中收藏有許多中世紀的美術作品精華。此外,發揚於加泰隆尼亞地區的羅馬式美術作品也在美術館中有相當豐富的珍藏,館方將散佈於庇里牛斯山各小教堂的壁畫運至美術中收藏展示,並將展出空間模擬成各壁畫原所在地的佈置,讓參觀者更能有如同實際造訪小教堂的體驗。 |
|||||||||||||||||||||
重點六
大 教 堂 旁 的 舞 蹈 廣 場 |
|||||||||||||||||||||
建於西元13至15世紀、巴塞隆納全盛時期的大教堂(Catedral)相當吸引我,吸引我的原因除了在於大教堂所在的哥德區、巷弄彎彎曲曲的非常具有古意,大教堂本身也十分莊嚴美麗之外,它吸引我的因素其實更是夏日午後廣場上大跳當地傳統民族舞蹈的畫面。 巴塞隆納是加泰隆尼亞的首都,於1977年獲得自治權的加泰隆尼亞地方擁有極強的區域意識,擁有自己的語言,並深深以該區的文化生活方式等為傲,而夏日午後在大教堂跳的傳統民族舞蹈─沙卡舞就是他們認同自己加泰隆尼亞血緣的一個象徵。週六傍晚7點左右我們坐在大教堂前的石階上等待,人潮越來越多,音樂聲有一搭沒一搭的響起,聽得出來只是在練習、音符尚未連成曲,前來跳舞的人似乎也還沒來齊;幾分鐘過去之後,手上拿著樂器的人順著石階排好了隊伍、拿著相機的人被支到廣場的外圍,留在廣場上的人則用雙手拉起了一個又一個的圈圈,沒什麼預兆的,舞就起跳了! 我坐在一旁直覺得那舞真是有趣,一般聽到跳「民族」舞蹈,感覺都是很煽情的,舞著的人似乎都應該要套上那早不合潮流的民族服裝、舞步則走誇張的風格,音樂的旋律則該是那種一聽就知道是屬於舊時代的老式音樂,可這在大教堂前跳起來的沙卡那舞可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音樂聲是輕柔而宜人的,舞者的步伐節拍則簡單的好似我們早期在台灣常看到的土風舞,而且起舞的人幾乎都是銀髮一族,我忽地覺得這好像不應該是什麼民族舞蹈,而該是巴塞隆納老年人的社交活動。 音樂聲一直沒斷,舞也一直在跳,可是跳舞的圈圈卻越圍越多,友人說,那是老師帶著年輕一輩的加泰隆尼亞兒女來學習跳沙卡那舞,我看到他們的臉上居然流露出了與其他年長舞者一般專注認真的神情,突然感動了起來,我不禁要想,如果這場景是在台灣,我們跳我們的舞,年輕一代的台灣孩子是會如加泰隆尼亞的子女一般願意專心一意地學習,還是圍成一圈的嘻笑胡鬧? 最後一提的是,由於沙卡那舞是加泰隆尼亞人的傳統舞蹈,他們把它視為認同同一地方人的一個重要指標,旅人若躍躍欲試的想加入圈圈、跟著當地人手牽手一起起舞,通常被拒絕的機率相當高,我在現場就看到有人想插入圈圈大試身手,卻被制止的實況,被制止的原因是因為怕且深信他不會跳,會亂了整個圈圈的秩序與步伐。我想,對加泰隆尼亞人來說,跳這個民族舞蹈雖然是有樂趣,但骨子裡卻還是極為嚴肅的吧!
|
|||||||||||||||||||||
重點七
西 班 牙 廣 場 水 之 舞 |
|||||||||||||||||||||
第一次看到西班牙廣場(Placa Espanya)時,我人正坐在露天的觀光巴士上,當時計劃裡還沒排上西班牙廣場,只是經過而已,可是這一經過就驚為天人,第二天傍晚說什麼也要排除萬難直奔這距市中心有點兒距離的西班牙廣場。
一般水舞多半會強掉其燈光效果,在噴水池四周裝上一個個顏色各異、五花八門的光束,讓水紋的色彩跟著顯得七彩而繽紛,可是巴塞隆納人的水舞可不用這一套,他們完全採用自然光。看過夕陽的人一定都知道,那神奇的時刻光線雲彩其實是變化多端而且美得要讓人屏息的,巴塞隆納人絕對知道這一點,噴水池旁完全沒打光,他們讓大自然盡情表現、讓噴水池的水紋噴灑的線條,百分之百隨著陽光的色彩而起舞。 西班牙廣場夏日的午後通常都坐滿了人,而且看來似乎是以熟門道的當地人為主,我們一起坐在石階上,安靜地把視線投注在同一個焦點上,那水舞啊、那西班牙廣場啊,讓人不禁要歡呼,迷人的巴塞隆納!
|
|||||||||||||||||||||
重點八
泡 畢 卡 索 泡 的 咖 啡 館 |
|||||||||||||||||||||
在一天要吃5餐的西班牙,絕對不愁吃不到好吃的東西,街頭巷尾四處都是裝潢美麗、菜色動人而且價格又公道的餐館等著大家上門品嚐,不過,有家餐廳卻在美食之外,還兼賣畢卡索也感受過的空間氣氛。 這家於1897年開幕、名為四隻貓(4 Cats)的咖啡館,之所以會在加泰隆尼亞廣場附近的巷弄間開幕,主要是受了當時巴塞隆納極為流行的巴黎風的影響。 那個時候,許多巴塞隆納當地重要的名人與藝術家,都時興前往巴黎,巴黎的一切皆蔚為風潮,於是,一家帶有巴黎咖啡館風味的咖啡館於是因應而生;而設計上直接就是模仿巴黎著名的黑貓咖啡屋的四隻貓開幕了之後,畢卡索等其他巴塞隆納地方的名人、藝術家等便把這兒當作聚會的場所,三不五時就在這兒喝著咖啡,討論藝巴黎以及所謂的新藝術,同時,不少藝術家甚至還以此咖啡館作展覽場地。 雖然四隻貓曾在1903年因內戰關閉過一次,但於1981年、畢卡索一百歲生日時重新開幕後,所有的內部裝潢與陳設都仍然保持如當年畢卡索常泡的咖啡館一般。我們尋尋覓覓終於在一條小巷中找著四隻貓時,心裡有點兒慌張,小小的門面、掛著小小的招牌,看起來像是那種很容易便會被旅客高興興奮地東張西望時給輕易忽略掉的地方,但是,氣氛可是從外面不見得看得到的,我們還是得推門而入,衝著畢卡索的盛名、也衝著肚子實在是餓極了。 進門,又是一陣錯愕,直直面對大門的竟然是吧台,吧台前散散的放了幾張桌椅,狹小的空間當場就讓我侷促了起來,沒想到,在服務生的帶領下往吧台旁穿越過去,竟然別有洞天,讓我不禁又要錯愕一回,這個四隻貓竟是如此古典美麗又雅致。裡面主餐廳的空間分為兩層,中間採中空、只在四周圍以木頭架上了僅容一張兩人座桌子的寬度,建材大量採用原木、讓整個大空間裡仍能保有一股沉穩的氣息,服務生說可以自己挑座位,當然得選擇坐在二樓囉!雖然空間較小、但視野多好,整個主餐廳的一桌一椅、一舉一動都在眼裡。 在整體空間與用餐氣氛獲得了無比的滿足之外,這四隻貓提供的料理與服務也是頗讓人印象深刻的。餐廳價格不高,若是中午前往用餐,可以點餐廳提供的套餐,無論是前菜和主菜都有兩種以上的選擇,只需要1500Ptas、台幣300元左右就可以搞定,而且重點是它非常美味,餐廳的服務也很一流,穿著正式的服務生大部分都有點兒年紀了,從點菜、為您說明菜色內容、到上菜等過程都看得出來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高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說的英文我們都可以聽得懂,沒有太可怕的西班牙腔。 另外,他們大概都還受過了這是「名餐廳」的職前訓練;由於四隻貓的餐墊用的是卡薩斯(Casas)的名畫「騎自行車的人」,我坐在二樓看到一桌坐滿4人的客人,企圖偷偷把餐墊紙裝進包包裡,其實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那服務生竟然矯捷地立刻補上一張新的餐墊紙,還附上一張餐廳的名片供該客人作紀念,瞧,是不是專業又貼心呢! ◎四隻貓資訊
|
|||||||||||||||||||||
DOMINIQUE'S STORY WEB HOM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