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明的
網路故事書
DOMINIQUE'S STORY WEB.............................................
最新故事/好消息 圖片故事 關於多明 留言本 我的書
..........................................................................................................................................................................................................................歐洲生活01
歐洲生活02 歐洲生活03 HOME




2003,7月 布拉格系列-1

 

查理士大橋
布拉格的靈魂

蜿蜒的樂趣
布拉格的巷弄

難以捉摸的性格布拉格的神秘

聽見城市的心跳布拉格的廣場

典型瑞士
冬季料理

當巧克力愛上
起士

巴登溫泉鄉
老湯加美景

另類城市風景

哈囉 Switzerland

再見,我的菲菲、我的Sami!

匆匆米蘭•匆匆

德國「漢堡」堡的滋味

進駐瑞士 回春聖地 -7夜50萬

慾望鄉村•
幸福生活

紐約,
慾望城市行


晾在車庫裡的
那台車

在零下5℃入夢

美髮屋的新空間

隨阿蕾河而上-
杜撰的春日情書

玻璃之城純粹極簡的生活美學

要命樂園

進入羅曼語世界
作爾茲

最實在的瑞士風味-瑞士法朗

第一百零一個,喜歡北京的人

放輕鬆的肉,
好吃!




..布拉格的 靈魂


總覺得一個城市,若能有條美麗的河流蜿蜒其中,就如同為這個城市畫上了一條柔美的線條,城裡也就輕輕鬆鬆有了個能讓戀人依偎漫步的浪漫場景。
有伏爾塔瓦河(Vltava)流經的布拉格也是如此,我甚至覺得,若少了伏爾塔瓦河、那麼布拉格也就沒有了靈魂。

沉默的伏爾塔瓦河

不過,知道布拉格城中之河的確切名字的人,恐怕其實卻不多。我覺得這實在是個很有趣的現象,拿巴黎來說好了,塞納河是讓多少人心醉神迷的一條河流?來到巴黎,你不會忘了要沿著河邊漫步、要在傍晚時分乘著船換上一個角度再把這迷人的塞納給看仔細,但在布拉格,你一定不會錯過的卻是走上好幾回的查理士大橋(Charles),然後你可能不經意的就忘了,之所以會有查理士大橋、其實是因為有那婉約的伏爾塔瓦河呢。

來到布拉格,我一心念著的也正是這座起建於1357、直至1402年才告竣工的查理士大橋。在我,這橋就是布拉格的象徵,我等不及的要在第一時間裡先看看她的模樣,彷彿透過她,就可以先捕捉到布拉格最美的面貌。 7世紀時即已具有城市雛形的布拉格,沿著伏爾塔瓦河兩岸建立村落、擴展城市範圍,到了13、14世紀時,布拉格已經發展成一興盛繁榮的大都會;建於1170年、身負聯絡河兩岸重責的老石橋已不敷使用,於是當時在位的帝王查理四世下令建一座長516公尺、寬9.5公尺的新石橋以及橋頭的兩個塔樓,由於橋身完全以砂岩塊鋪設,因此伏爾塔瓦河上新添的這座石橋,就簡單明瞭的被命名為「石橋」,直到1870年以後才更名為查理士大橋。

從未走過這樣的一座橋

然而,查理士橋的長度、寬度,其實只不過是一個理性的數字,從她建於中世紀的年歲來看,這數字無疑擴展了大家對布拉格過往光輝歲月的想像空間,但在1974年後就僅供人行走的今天,寬而長的查理士大橋卻被無限的延伸了。理性的數據不再是依據,因為這查理士橋似乎怎麼走也走不完,你得花上一般走500公尺的兩倍、三倍、甚至於一整個午後的時間,才能意猶未盡的把她給走上一回。

待在布拉格短短的6天時間裡,我每天都來查理士橋報到,清晨、午後、黃昏、雨中、夜色中。從來沒有走過這樣的一座橋,因為每走一次,你都可以看到她另外一個樣子,然後走上幾回之後,你便會發現,查理世大橋不僅只是一座橋這麼簡單而已。

橋,說穿了其實只是聯絡河兩岸的路徑而已,但查理世大橋卻不是如此。從走上橋身開始,上場的就是一連串讓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的劇碼。一開始,走在橋上最引人注意的非一個個小攤販莫屬,不知道是說好了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大橋上兩側一字排開的攤販多以各式各樣以布拉格為主題的畫作和攝影作品為主,還有一些販賣髮夾、頭飾、燭臺等紀念品的攤子,另外就是些現場為人畫畫像的街頭畫家們在攤子前等著客人上門,細細逛過一圈之後就會發現所有東西都有點兒大同小異,很快地你就把這些攤販視為橋上該有的風景,然後把注意力移往下一個地方。

下一個吸引你注意的也許會是橋上的雕像。我不認識宗教故事裡的人物、也不清楚每一個雕像代表的意義,橋上這多達30個以宗教為主題的雕像,吸引我注意的只是查理士大橋因著這些雕像而生的那股莊嚴氣勢,以及其中一個被摸得發亮的雕像。這個大家排隊等著碰觸的雕像,是「聖約翰」,傳說碰觸此雕像的人都可以獲得庇護保佑,因此他便成了最受歡迎的雕像,約莫從早上10點半開始到傍晚時分,排在他前面的隊伍總是長長的一串。

我好奇這聖約翰究竟是真品還是複製品?查理士大橋上這些多半完成於1683至1714年間的真品雕像其實大多數都珍藏在拉皮達瑞宮(Lapidarium)的國家博物館裡,如果真的聖約翰也在博物館裡被好好的保護著,那橋上這複製的他也依舊具有庇護我們的無邊力量嗎?

我沒有宗教信仰,更不願意擠在人群間朝拜似的希望遠在布拉格的聖約翰能夠庇祐我,這才終於,我把焦點從橋身上移開,轉往河面、轉往伏爾塔瓦河。 相較於橋身上旅人的喧囂熱絡,這河顯得未免有點兒過分沉默,縱使河面上偶有船隻滑過、時有鳥群飛過,但不知道為什麼,這伏爾塔瓦河都給我一種靜止的、置身事外的印象,而這感覺恰巧跟橋身上攤販主人的模樣一致。旅人們新奇興奮的逛著走著,臉上、雙眼都因著這個城市而發亮,但攤子後面的主人卻幾乎都帶著一臉事不干己的淡陌、沒有情緒、也沒有表情在裡面,既不推銷也不微笑,好像他的工作並不是賣東西、只是坐在攤子後面而已。

旅行過無數個城市,沒有任何一座城市比布拉格更讓我有那種自己不屬於這裡的過客感,不僅只是我自己,每當我望向橋面或站在塔樓上眺望布拉格的廣場市容時,我都會覺得布拉格顯得極其不自然,那些拿著花旗子的旅遊團體、密密麻麻穿梭不停的人潮,也都與週遭的風景建築格格不入。而橋上那一張張淡陌的屬於布拉格人的臉龐,那條似乎任誰也無法留下痕跡的伏爾塔瓦河,無疑更加深了我的過客角色,彷彿布拉格這整座城其實是一幅停了格的畫面,裡面的人與裡面的建築物都呈現一種靜態、一種無所謂,而我們這些短暫走訪的路人,無從進入畫面、更無從了解畫中人物的悲喜。

這樣的感覺,其實讓我禁不住有一點小小的悲傷,因為我甚至覺得這個畫面是缺少生氣的,活著的是過客如我,畫中的風景停留在過往的美好年代裡而畫面裡的人則停了格失去了動感。這一切或許都跟布拉格悲情的歷史有關?我不禁要這麼猜想。先是希特勒強行將捷克納入麾下統治、之後又遭受以高華德(Klement Gottwald)為首的40年共產黨蹂躪,瞬間重拾的自由、在其他西方國家實行已久的資本主義以及每年超過一億的觀光人次,會不會讓布拉格人需要比12年更長的時間來適應、來消化、來慢慢遺忘過往的悲傷?

我不知道答案到底在那裡,也或許事情根本就沒有我想的那麼複雜,就像一位布拉格女記者Hana所說的,「在盛夏季節最好的時候,布拉格變成了一座迪士尼樂園、失去了城市本身的節奏」,於是厭倦了過量喧囂人潮的布拉格人暫時撤退、把這個城市交給了我們這群旅人,反正歲月為布拉格增添的是風華、季節轉換並不能減少絲毫或改變這個城市的韻味,布拉格人有的是時間有的是春秋冬三季來好好享受屬於他們的城市。

我暗暗決定冬季降雪之際,再來走一回這個我腳下的查理士大橋、再來看一次布拉格,即使依舊是個過客,但我實在很想跟著布拉格人的腳步體驗這個城市的律動、為自己的布拉格之旅再多找到一點城市自發的生命力道。如果說,夏季的布拉格真的彷彿是一座樂園,那現在,我就好好的當一名道地盡責的觀光客吧,玩個夠看個夠吧!

收拾起橋上景緻給我的傷感,聽,響起輕快的樂聲了呢!這樂聲,是查理士大橋上最讓我流連忘返也最有蓬勃生氣的劇碼。通常傍晚4、5點陽光溫和下來的時刻,查理士大橋上就會傳出輕快悅耳的音樂,街頭音樂家似乎都特別喜歡這個時刻,不約而同的選站在橋身上的不同位置自自在在的表演起來,對我來說,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到查理士大橋聽現場爵士樂,是一天中最棒的一刻,不在於音符是否準確、更不在於技巧是否專業,重點是那場景、那歡愉的聽眾,以及陶醉不已的演奏者本身,搭配上斜陽的金光,那5人組的爵士表演真是比任何一場爵士樂都來得動人而華麗。

這是我對查理士大橋的印象,因為人、因為橋上上演的劇碼、因為天候色澤的變換,橋上的風景也因而變化多端、讓人時有驚喜。這樣的一座橋,當然不僅只是一座聯絡河流兩岸的路境而已,除了橋上本身豐富的機能之外,她還是大家捕捉布拉格美景時不會錯過的重要焦點,再者,她還連絡了城中我極為喜歡的兩個區域,查理士大橋絕對是布拉格的靈魂,我一點兒也沒有辦法想像少了她的布拉格會是什麼樣子,因為沒有了查理士大橋,布拉格就不再是布拉格了。

DOMINIQUE'S STORY WEB HOME

最新故事/好消息 歐洲生活01 歐洲生活02 歐洲生活03 圖片故事 關於多明 留言本 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