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明的
網路故事書
DOMINIQUE'S STORY WEB............................................
最新故事/好消息 圖片故事 關於多明 留言本 我的書
..........................................................................................................................................................................................................................歐洲生活01
歐洲生活02 歐洲生活03 HOME


查理士大橋
布拉格的靈魂

蜿蜒的樂趣
布拉格的巷弄

難以捉摸的性格布拉格的神秘

聽見城市的心跳布拉格的廣場

典型瑞士
冬季料理

當巧克力愛上
起士

巴登溫泉鄉
老湯加美景

另類城市風景

哈囉 Switzerland

再見,我的菲菲、我的Sami!

匆匆米蘭•匆匆

德國「漢堡」堡的滋味

進駐瑞士 回春聖地 -7夜50萬

慾望鄉村•
幸福生活

紐約,
慾望城市行


晾在車庫裡的
那台車

在零下5℃入夢

美髮屋的新空間

隨阿蕾河而上-
杜撰的春日情書

玻璃之城純粹極簡的生活美學

要命樂園

進入羅曼語世界
作爾茲

最實在的瑞士風味-瑞士法朗

第一百零一個,喜歡北京的人

放輕鬆的肉,
好吃!



2005,4月-1
玻璃之城純粹極簡生活美學

瑞士除了鐘錶、金融、製藥、觀光、以及保險等這類聽起來精密、時髦又先進的產業之外,當然也有傳統產業;其中不賺錢的農業,為瑞士保有了大片的青山綠地,木雕則為一個個手工製作的音樂盒刻劃出典雅的外貌。而除了這兩大項我常常聽人提起的產業之外,瑞士人還製作玻璃。前些日子,我就去逛了其中一個知名的玻璃城。

這個城鎮叫做海格斯威爾(Hergiswil)。說它是玻璃之城,似是無限浪漫,彷彿整個城鎮的屋舍都是以光潔的玻璃建造而成似的,其實不然,寫實的真實情況是,這個海格斯威爾實在是個非常小的城鎮(小到你已走在城中最主要大街的中心,都仍舊渾然不自知的境界),若沒有製作玻璃這個產業,不要說是旅人了,甚至連絕大部分瑞士人,應該都不會有太多機會聽到這個城鎮的名字。可因為玻璃,海格斯威爾-Hergiswil,被叫響了有188年之久,今天的瑞士人,甚至會專程為了買這手工製作、品質極高的玻璃,安排一趟旅程。

於是我說,海格斯威爾,玻璃之城。

特別說明:照片掃描取自海格斯威爾的目錄。

我自己前往海格斯威爾,為的,也就是玻璃。玻璃當然就是玻璃,我好奇的是,海格斯威爾為玻璃添加了什麼樣的創意、製造出了什麼樣的質感,在傳統產業都不可避免地漸漸沒落的21世紀,玻璃之城是怎麼樣在瑞士這樣一個以精密產業維生的國度裡生存下來,並且膽敢宣稱自己部分限量生產的玻璃製品,足以登上現代藝術的殿堂。結果,這段旅程讓我相當吃驚,而且印象極佳。

我的行程,從造訪玻璃廠的博物館開始。免費,是吃驚的第一大項(要知道,免費這件事情,在瑞士實在是少之又少見的)。其次,既然名為博物館,當然就是以介紹當地玻璃產業的歷史與發展為主;事實上也是如此,讓我吃驚的,是它用心且頗富創意的展覽方式。整個博物館在黑淒淒的小空間裡、自玻璃於人類歷史上的發展為序幕,藉由燈光以及導覽聲音來帶動造訪者的行進路線,一路簡單但活躍地走進整個玻璃歷史、瑞士的玻璃、海格斯威爾玻璃產業的興衰改革以及今日成為玻璃之城的成功因素,最後光線從屋頂的玻璃灑進來、進入真實的玻璃廠區,造訪者可以從高處親眼看到今日海格斯威爾製作玻璃的過程。

我很喜歡這以光線、清晰的英語導覽、音樂聲,來指引參觀者走過整個博物館的方式,不落俗套又很具創意,讓我當場對這個「傳統」玻璃有了另眼相待的感受。我想,能設計並接受這樣一個很不傳統的博物館的玻璃廠,他們的玻璃也該同理的讓人有不一樣的感受。

穿越主街、進入位在博物館對面的商店,我有點兒迫不及待地想看海格斯威爾以玻璃為材質製成的成品。海格斯威爾的玻璃,多半以燭檯、花瓶、吊飾等家飾品以及各式廚房用品的形式呈現,整體風格頗有極簡的味道,較厚實的玻璃使得所有成品無論是在視覺上或是觸覺上都顯得相當具有質感,而不夾雜任何顏色、偶爾僅以線條來作變化的設計,則讓玻璃本身那種純粹透明的美感得以完全呈現。

在大大的商店裡,我實在很有不忍離去的感覺。好想買一大堆海格斯威爾的玻璃回家,想要有個大大的沙拉盆、幾個裝開味小點的點心盤、六組餐盤以及一個想來應能夠襯得花朵更加雅致的花瓶。可惜,這些不俗的商品、價格也相當不俗。一個大大的、被列為次等品質的沙拉盆,價格約莫都從50瑞士法朗起跳,若買了美麗的玻璃沙拉盆卻少了同樣風情的餐盤來搭配…,自我安慰的說辭是,這樣會顯得我的宴客餐桌上風格不整齊,沙拉盆的美感也無法完整彰顯,既然狠不下心掏出一堆鈔票把一整組玻璃帶回去、還不如什麼也都先別買,純在店裡賞玩一下就好。

晃出玻璃商品,來看看玻璃之城在玻璃以外的樣子。主街後方是一片綠色的山丘,前方則是個清澈、有天鵝鴨群優游其中的湖泊,氣氛則恬然悠靜一如我們常見到的瑞士風景畫。坐在湖畔,我忍不住想起台灣的傳統產業;將逐漸沒落的傳統產業觀光化,是台灣貫用的一種方式。技術人員作秀也似的現場表演,一字排開、但貨色卻不知為何都大同小異的商家,大肆宣傳後趕著來湊熱鬧的眾多觀光客,以上,是很多台灣傳統產業在貼上「觀光」標籤後的共同面貌之一。我在想,將這些產業與觀光結合,自是美事一樁,但當我們生活的環境不停的求新求變,對生活用品有更多新穎的想法、有更多除了品質以外的要求之際,觀光給予的新生機,是否真是長久之良計?

自1817年即以玻璃產業而聞名的海格斯威爾,讓我印象極佳。沒有大肆宣傳的招牌、沒有多一分的商業花招,一切以從玻璃成品的求新求變為改革重點、讓海格斯威爾玻璃與現代生活美學結合,是玻璃之城如今仍能在瑞士生存的成功因素。買了海格斯威爾玻璃的人,滿心歡喜地將它把設在家裡、用它來襯托精緻烹調出的點心菜餚,至於沒有買玻璃的旅人如我,則把這趟玻璃之城的旅程視為一趟小小的美麗之旅,雖然鈔票不足尚未能藝術化我的廚房我的廳堂,但是那些個兼具質感與美感的商品以及小城本身恬靜的鄉村風情,著實都讓我覺得不需此行。

在我,這樣的一個午後,是暢意而愉快的,即便是對遠從台灣而來的旅人來說,這個距琉森只需要10分鐘左右的車程的玻璃之城也很有順遊的價值。本來,旅行就不該只是看名氣高的大山大水,玻璃之城的小山小水自也有另一種韻味在其中,而透過玻璃,你還可稍稍一窺甚獲瑞士人認同的部分生活美學概念,我想,這般的另類情趣應當會使大家的瑞士之旅更為豐富精采。推薦給大家。

玻璃之城-海格斯威爾資訊:

◎ 距琉森僅需10分鐘車程,抵達火車站之後、步行約莫3分鐘即可抵達博物館與商店。
◎ 玻璃商店分為兩類,一是最高品質的玻璃成品與限量版商品、二是不達完美標準的次等品質;建議大家都可逛逛看看,不瞞大家,我個人是分辨不出所謂最高品質與次等品質的差異,你自己比較看看囉。
◎ 玻璃之城網站:www.glasi.ch (只有德文)。

DOMINIQUE'S STORY WEB HOME

最新故事/好消息 歐洲生活01 歐洲生活02 歐洲生活03 圖片故事 關於多明 留言本 我的書